欧盟出入境系统(EES)将要在主要机场率先启用,随后的六个月内将逐步推广至港口与陆路口岸,最终在欧盟范围内全面落地。
自10月12日起,非欧洲籍访客的护照入境印章会被逐步取消——欧盟会把生物特征数据采集取来代人工盖章流程。
· 启用的“出入境系统”(Entry/Exit System,简称EES)覆盖29个国家,每年将影响7亿人次的边境通行。
· 将在六个月内分阶段推广:边境口岸将陆续在机场、港口及陆路口岸部署人脸识别与指纹扫描设备。
· 欧盟计划在2026年4月10日前,完成申根区所有外部边境的系统部署。
首次入境的访客要在边境口岸提供面部照片和四枚指纹。这些生物特征信息将用于创建数字化档案,自动计算停留时长,并且为后续入境提供更快捷的通关流程。12岁以下儿童仅需面部图像即可。
出入境系统适用所有短期停留的非欧盟公民——无论是免签还是持有短期签证,只要180天内累计停留不超过90天的都要纳入系统管理。若访客在申请签证时已提交过指纹,在边境通关时只要工作人员采集面部图像就可以。
· 欧盟委员会官员表示,该系统将取代“耗时且数据可信度低、无法系统识别逾期滞留者的人工盖章流程”。数字记录会自动追踪其本人的出入境动态并识别逾期滞留行为。
持有生物特征护照的旅客可以在配备相关设备的口岸用自助通关kiosk(自助终端)。这项技术在启用初期,大家仍要做好延误的准备。
系统会优先在大型机场部署,小型港口与陆路口岸会在六个月内逐步跟进。部分口岸在正式运行前,可能仍会沿用传统的盖章流程。欧盟已将法兰克福、戴高乐等主要枢纽机场列为优先部署对象,那些偏远边境地区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。
· 将存储访客护照信息、出入境记录和生物特征数据,存储期限为三年;
· 对逾期滞留或未登记出境者,数据存储期限延长五年。据欧洲隐私法规,仅有获授权的机构才能够访问该数据库。
欧盟各成员国的系统准备情况有非常大的差异。马耳他等国需要更多时间用来基础设施升级和人员培训。
行业代表表示支持,认为这样会为航空公司与渡轮运营商提供调整适应的时间。不过,部分企业仍对系统启用初期可能会出现延误的情况表示担忧。
为欧洲旅行信息与授权系统(ETIAS)系统铺路
启用出入境系统将为“欧洲旅行信息与授权系统”(简称ETIAS)奠定基础。欧洲旅行信息与授权系统计划于2026年第四季度上线,届时享受免签待遇的访客需提前申请旅行授权,费用20欧,运作模式类似美国的电子旅行授权系统(ESTA)。
两大系统结合后,将共同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挑战与日益增长的旅客流量。官员预计边境安全会得到提升,通关处理的时间也会缩短。
欧洲由此成为首批部署全面数字化边境管理系统的地区之一,不过漫长的开发过程引发不少批评。出入境系统与欧洲旅行信息与授权系统两大项目都多次延期,其中欧洲旅行信息与授权系统的上线时间从一开始计划的2021年到如今已经推迟了五次。
澳大利亚于2012年取消护照盖章,阿根廷2022年跟进,近期多个亚洲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。